《送灵澈上人》刘长卿所作,是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字文房,中唐时期诗人,擅长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被贬之后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教科书中。他的诗包含着对苍生的悲悯,对命运的感叹,下面跟秋鲜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长卿所作的《送灵澈上人》吧。
闲暇时光,静候在无声的岁月里,捧一卷美文,享受着淡淡的恬静与优雅,静静的陶醉在淡澜书香的气息里。喧闹的环境,杂乱的音律,不知事因起何处,只是心静如湖泊,不惊起一丝涟漪。此刻,享受一份淡然的心绪,学会不时的在岁月中沉静下来,把自己隐匿在一片净土里,放飞被现实所禁固已久的思绪,静静的感受生活中的美,搁浅岁月,幸福就在身边。
阳光并不惊艳,阔大的蓝天无一丝悠云,静静然,一切如初始的世界,不变点滴。不应拾媚的言语,总是不经允许而肆意入耳,不明白那因一点闲事牵起的争议,无奈,不解。置身灯红酒绿的世界,面对喧嚣相伴的人生,独饮一份刻骨铭心的孤独,人们常常以酒释怀,而换来的却是醉意朦胧。在岁月的长河或短流中,得与失,爱与恨,暖与冷,成与败总是相互更迭,一切都不必惊呼。
很多人的世界里,或者都无本应有的明艳,而且还可能多了几分杂乱,添了几分灰暗。前一秒的好友,下一秒烟消云散。越发感悟出这世间的肮脏,可惜无奈,总在下一站,望见自身的不光明,想高呼一把厌恶,开口间呛一嘴灰尘,呵,这一切啊,有些熬心。不必惊慌,不必媚世,安心处世,愿一切均为晴空遍世。拾几缕新阳,眺望一下远方,呼唤几朵白云,韵情赠予清风,闲淡则自在往来。
关于闲淡,唐代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中写道: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的意思是:“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刘长卿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如何才能“闲淡”呢?孟子说得好:“养心莫善于寡欲。”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官,个个都能经商。再说,广囊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粒粟。而人生只不过像流星那样,转瞬即逝。如此短暂的生命,更应百倍珍惜,何苦被名利所累呢?若能从这个角度去想去看,不是会淡泊得多了么!
近读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位“诗佛”在诗中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箴言做了何等巧妙的诠释。诗人曾饱尝“安史之乱”苦头,顿悟到人生真谛。那就是虚静与孤寂,绚烂至极,终将归于平淡。红尘万丈,最后烟消云散。诗人隐辑蓝阳乡下建竹里馆,成为闲淡之人。
这样说,并非要人们都去深山老林做什么“隐士”,而是住在尘世中做到“清心寡欲”,对功名权势“闲淡”,达到这种“闲淡”精神境界,才能甘于平凡。安于寂寞,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宁静淡泊,远离诸多欲望带来的烦恼,减少了失落感,多了点满足与自得,心理平衡,也就活得洒脱自由,身心自然健康得了好身体,也就能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建树,取得成功,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让心绪放飞,用超然洒脱的态度,以淡定从容的闲适,抛开繁杂与尘世,缱绻于笔墨的幽香,面对无法预知的一切,让心静静地停泊。怀一颗感恩的心,寻一方淡泊宁静的心意,感悟生命的厚度,感悟红尘的深浅,时光飞逝,花谢花飞,若可,愿在这纷繁的生命之旅中,怀揣着梦想默默地行走。就这样,一处山一洼水,一张琴高山流水,一柱戒定真香,一生不求名扬轰烈,只愿守一份纯真,让心灵的绿洲不受污染,今生无所执着,在尘世中洒脱自然,闭目跏趺,回归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