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所作,是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

诗赏析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所作,是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也是个诗人,是理学集大成者,有甚多著述。下面跟秋鲜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朱熹所作的《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吧。

朱熹(1130-1200),福建人,南宋理学家。 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朱熹师承北宋时期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再传弟子李侗。朱李二人同是福建人,后者特别器重朱熹,把“洛学”毫无保留的传授他。从此,朱熹沿袭程颢、程颐的“洛学”,融合了北宋其他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学说的基础,朱熹与二程史称“程朱学派”。

在朱熹的头衔中,还有一个头衔是诗人。他的诗传下来一千多首,他的诗作以吟咏山水、诗友唱以及表达其哲学思想为主要内容,其中以山水诗成就最高。在他笔下,八闽风光、武夷山水、云谷奇观、师友情谊等一一入诗。他不仅仅局限描写山水,在描写锦山绣水的同时把哲学思考融入诗中,把深邃的哲理通过大自然的美好现象透露出来。

他不仅善于写诗,词成就同样颇高。他的词作,气势豪迈,清畅淡远,音韵和谐。他将宋词所特有的一种形式“隐括体”展现的淋漓尽致。据悉,朱熹曾把唐代杜牧的诗改写为一首新词,在内容上则表达了作者“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的思想感情。这句来自他的《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说,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往南飞。带着酒壶和客人们一起登山去往哪里呢?当然是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黄菊可以摘下来插满头,尽兴而归。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可惜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无穷无尽。如果能够明白,就不会再有危机感。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

朱熹的这首词隐括了唐代杜牧的诗《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说,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据《新唐书》记载“杜牧才高于位,郁郁不乐。古之才学不为当世所识,而能流芳千古者,盖如此也夫”。杜牧的这首诗很多人中学时代便曾学过,杜牧重阳节携好友登高望远,赏析美景忘却了烦恼,然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又不禁想起自己一生的理想抱负难以施展,于是愁闷之情顿生,感慨道“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牛山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感慨“若河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感慨,人生本无常,古往今来只如此,谁都不能幸免,何必要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呢?诗人以人生无常,自古便如此而聊以自慰,初看是旷达,实则是无可奈何之后的伤感之情。

再来看朱熹的这首词。上片的“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已经显现出了开阔的境界。而在下片当中,“酬佳节,须酩酊”及时行乐的主题已经非常明显。而真正有韵味的,当属“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人活着,其实就像是寄生在这个世界之中,何必一辈子辛苦忙碌,到最后还要埋怨这时光短促,人生短暂呢?

相比杜牧之诗,朱熹在词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推陈出新地化出了积极意义。词人登上秋山后,倒影在江水中的无限秋景映入眼帘,却只落笔在“云影”二字,意境深远。此时仰头又见大雁欲飞向南方度过寒冷的冬天。紧接着,词人自问“携壶结客何处”,答得却是“空翠渺烟霏”。语间似答非答,表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烟雾缭绕漫山碧翠中。

杜牧在诗中的旷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令人压抑。而一经朱熹化用之后,把自然与人生结合,成为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词人点石成金,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更多一份豁达与洒脱,读来大快人心。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所作,是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