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郑蜀宾所作的《别亲朋》,饱含诗人人生的全部阅历
唐代郑蜀宾所作的《别亲朋》,下面秋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有七苦,其中便包含着别离。它能与生老病死相提并论,可见其顽固是无法摆脱的。人生兜兜转转,起始终归于一点,仿佛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圈。无法逃离的,何不坦然承受。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只不过大多数都自认是失败者,不愿拿出来炫耀。
人类太过狭碍,才造成认知产生偏差。人生讲究平等,所有都是一段过程。过程没有对错,更没有好坏。其实人生不可论胜败,我们全部的历程只是一种经过的方式。方式不同,当然结果也会不一样。如此一来,人生方才显得丰富多彩。僵化的世界,不是造物主喜爱的。牠之所以要创造,肯定是希望五彩缤纷,而不需要一个沉闷的黑白世界。
我们不明白,看不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苦楚。啼笑皆非,人生百态。或许,正因为我们糊涂,这世上才能够诞生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唐朝人郑蜀宾也是我们中的一员,当然也会看不清楚,所以才会哀叹。
《别亲朋》
[唐]郑蜀宾
畏途方万里,
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
何处入黄泉。
郑蜀宾是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奋斗到老,才获得一个江左县尉。大喜事,亲朋好友上门饯行。摆酒宴,不知银是不是问人借的;赋诗记事,悲苦莫名。
果然,人生如棋局局新,我们可能这些历史河流里的水滴,甚至连小卒子都算不上。所以,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朝代如何变换,不变的是每个人内心洋溢着的情感。情感没有高低贵贱,爱恨交织,欢欣交集,岁月如歌,唱给我们自己内心静听。
年过半百的诗人,举杯在手便做叹息。“畏途方百里”,人生艰难,就像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迢遥万里,而今瞻望,心有胆怯。把譬喻用在人生上,这是一个常态。人生那么长,日子那么短。前途遥遥,脚步蹒跚。再长的路,也熬不过脚步的丈量。而今停下脚步,是一次歇息,更是一次回顾。人越到老,胆子越小。因为见多识广,所以才心情复杂,满腔敬畏。对未知的,对将来的,对莫测命运的。
诗人仰头喝下杯中酒,喜也罢,苦也罢,先干为尽。“生涯近百年”,时光如梭,匆匆太匆匆,瞬间百年已过半,抱负何在?斗志何在?面对光阴长河,圣者感喟:逝者如斯夫。我们既定的一生,与遥远的未知命运相比,实在太过于短暂。造物主打个盹的功夫,人间已经改换天地,历经沧桑百代。过去已过,未来没来,只剩现在苟延残喘。
放下酒杯,眼前欢声盈耳,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不清。“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白驹过隙,白云苍狗,白雪皑皑的岂止是山峰,还有那饱经患难的头颅上的白发。今天相聚一起笑语满堂,明日分隔天涯又在何方?所谓:人多时候越沉默,笑容越寂寞。喜悦的背后蕴藏着难以言喻的悲痛,因为年老的诗人已经感受到无常命运的迫近。仿佛一道预言,未过多久,诗人便卒于任上。
诗语即情语,此诗便是如此。前后两联四句,对仗工整,似乎既定人生道路,无一丝一毫可以逾越。年过半载的诗人,在欢声笑语的满堂喝彩里,已经感受到命运无常的侵袭。所以短短二十字内,饱含了他人生的全部阅历。他的一生长长的叹息,未尝不是我们所有人类的疑问:我是谁?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这一终究问题,古往今来,没人能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