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
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
饱食日□□。□上危亭。东风昨夜入□□。□□雪晴云□□,□遍银屏。回首叹劳生。□鼎相承。皇恩早晚□□□。□□陂边垂钓手,不负幽情。
锦树分明上苑花。晴花宜日又宜霞。碧烟横处有人家。绿似鸭头松下水,白于鱼腹柳边沙。一溪云影雁飞斜。
春梦草茸茸。愁雨愁风。对花须拚酒频中。莫遣枝头银烛暗,辜负嫣红。推起簿书丛。何苦匆匆。悭吟却讶少陵公。天定为花开一笑,日上篱东。
高髻堕香鬟。遗恨眉山。老年花似梦中看。厌浥一枝漙晓露,珠泪阑干。卮酒发酡颜。休更留残。满城风雨麦秋寒。馀馥尚能消酒恶,谁敢包弹。
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蒸霞灿锦望中迷。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蜂蝶镇相依。天气融怡。空教追忆武陵溪。片片漫随流水去,风暖烟霏。
雨过碧云秋。烟草汀洲。远山相对一眉愁。可惜芳年桥畔柳,不系兰舟。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相思今夜忍登楼。楼下谁家歌水调,明月扬州。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黄道雨初乾。霁霭空蟠。东风杨柳碧毵毵。燕子不归花有恨,小院春寒。倦客亦何堪。尘满征衫。明朝野水几重山。归梦已随芳草绿,先到江南。
台上凭阑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却是晓寒闲。特地遮栏。与天一样自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就追还。
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又春去
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
也是风流
秋意满平芜。梦绕*鲈。一江烟水雁来初。昨夜西风吹杜若,渺渺愁予。人隔楚天隅。相望踌蹰。想应多病故人疏。门巷凄凉谁买赋,瘦也相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後约无凭。往事堪惊。秋蛩永夜绕床鸣。展转寻思求好梦,还又难成。愁思若浮云。消尽重生。佳人何处独盈盈。可惜一天无用月,照空为谁明。
人爱晓妆鲜。我爱妆残。翠钗扶住欲敧鬟。印了夜香无事也,月上凉天。新谱学筝难。愁涌蛾弯。一床衾浪未红翻。听得人催佯不睬,去洗珠钿。
香雾湿云环。蕊佩珊珊。酒醒微步晚波寒。金鼎尚存丹已化,雪冷虚坛。游冶未知还。鹤怨空山。潇湘无梦绕丛兰。碧海茫茫归不去,却在人间。
风紧浪淘生。蛟吼鼍鸣。家人睡著怕人惊。只有一翁扪虱坐,依约三更。雪又打残灯。欲暗还明。有谁知我此时情。独对梅花倾一盏,还又诗成。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风约雨横江。秋满篷窗。个中物色尽凄凉。更是行人行未得,独系归艎。拥被换残香。黄卷堆床。开愁展恨翦思量。伊是浮云侬是梦,休问家乡。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