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系裙腰》贺铸
【原文】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拈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芳草渡/系裙腰》诗意讲解
【注释】:
此词以女子的口气,采用叙事的手法,委婉曲折地写出年轻的妻子与夫君分别时难舍难分,愁肠欲断的情景。全词不事雕琢,清丽自然,朴实无华,使人耳目一新。
上片起首两句省去了夫妻分别的详细经过和具体情状,富有典型性地抓住“征辔”将行那转眼即逝的一刹那,挥洒自己的笔墨: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苦苦挽留,频频劝饮。——用留马和送杯来表现。词人突出一“ 留”、“一送”两个动作,简明扼要,语浅意深。
以下三句 ,词人突出了妻子一“ 留”一“送”、一“ 泪下 ”、一“撚 ”、一问五个动作,细腻熨贴,委婉曲折地表现年轻妻子悲痛欲绝的心理活动。先是“泪下”,未语而先泪,泪并且如断线珍珠簌簌而落,当可知她内心的痛苦。“泪下”之前冠以“羞”,说明此情此景 ,这位少妇未曾惯经 ,正示其为新婚,新别。下面接以“撚青梅”,“撚”用手指搓转,这是下意识的动作。欲言则羞,欲不言则心中有无数话儿要倾吐 ,所以左右为难 ,低首撚梅。典出李白《长干行》其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清梅”的诗句,故成语“青梅竹马”多用来指青年男女幼时天真无邪的交往。这里词人借用“青梅”二字来暗示这对年轻夫妇由两小无猜而结为良缘。离别的痛苦终于战胜了新婚的羞涩 。故最后再接以“ 问”,“问”之前又限以“ 低声”,“问”之后又续以“几时回”,未发而盼早归 ,明知一去千里 ,归期难准,而问以“几时回”,可以说已经写尽了女了痴情。
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秦筝 ”句以下 ,全为妻子最后的送行之语。
“秦筝”,弦乐器的一种 ,传为秦卜蒙恬所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 ,故称。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促”迫也,近也,柱移近则弦急。后汉侯瑾《筝赋》有“急弦促柱 ”之句。因此“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则音高。这两句意思谓和你分别以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弹筝呢?
过片以下仍是女子对丈夫的嘱咐。本来,离别千里之遥运,两地音信之隔绝,这感觉是去留双方彼此同之的,这里却用一个“君”字领起,就有设身处地代他说了出来的意味。“蓬菜”,传说中仙人海上所居之处 ,此借指丈夫去处之遥远 ;不止于远,而且音信难通,这样就会因想念妻子而相思成病。她不要求丈夫寄信寄物,而要求他把相思成病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怀,以及种种烦恼,寻个方便寄送给她。这里面含义颇丰:一要他把满腔愁苦,百般烦恼,尽情向她倾吐出来,以减轻心里的郁闷;二要他把那些精神负担送给她,让她来代替承受。三要他把这种相思成病的情怀和烦恼也送给她,她情愿自己承受双重的精神重压,而不让丈夫再有负担。这种痴情的要求,是不合常理的,然而词人却以此把妻子对丈夫的爱惜表现得淋漓尽致。
问宋朝 古诗 芳草渡/系裙腰 的诗人是谁?
答宋朝 古诗 芳草渡/系裙腰 的诗作者是 贺铸。
问古诗 芳草渡/系裙腰 全诗多少字?
答古诗 芳草渡/系裙腰 全诗共56字。
问留征辔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留征辔,送离杯
问诗句 留征辔,送离杯是哪首诗?
答留征辔,送离杯 出自 宋朝 古诗 《芳草渡/系裙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