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之华,
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
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
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
亶其然乎?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南顿张助,
于田中种禾,
见李核,
欲持去,
顾见空桑,
中有土,
因植种,
以余浆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
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
息阴下,
言:"李君令我目愈,
谢以一豚。
"目痛小疾,
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
盲者得视,
远近翕赫,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
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
张助远出来还,
见之,
惊云:“此有何神,
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昔有二翁,
同邑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
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
叟携酒至乙翁第,
二人对酌,
不亦乐乎!
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
然未尝登泰山,
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
然老矣,
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
汝之言!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
今吾辈方逾六旬,
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
”翌日,
二翁偕往,
越钱塘,
绝长江,
而至泰阴。
夜宿,
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
甲翁曰:“吾力尚可,
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
已至半山矣。
归禽响暝,
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进,
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
浮萍乍满清池。
谁信碧云深处,
夕阳仍在天涯?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於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