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点绛唇 · 桃源》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查询范围:    

《点绛唇 · 桃源》全文

点绛唇 · 桃源秦观

【原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 · 桃源简介

秦观《点绛唇 · 桃源》介绍

这首《点绛唇·桃源》词,是写秦观在遭受一连串政治打击,经受了人间种种坎坷之後,抒發他厌倦现实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秦观点绛唇 · 桃源注释

点绛唇 · 桃源》注释

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乱红:落花。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点绛唇 · 桃源翻译

秦观《点绛唇 · 桃源》翻译

我酒醉後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秦观点绛唇 · 桃源欣赏

点绛唇 · 桃源》赏析

上阕“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个“花深处”,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词人为了排忧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胧之中,词人受潜意识的支配,仿佛觉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轻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进發。路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词人十分欣喜,他左顾右盼,不知不觉中,已“林尽水源”,来到了“花深处”。阅读这两句,关键是要抓住“醉”这个核心词语。醉入梦乡,本是常事,所以说这两句是写梦境幻象。“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是词人神志清爽後的抱恨之言。尘缘,本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观在这儿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假如自己不出来求仕为宦,就不至于有此时的迁谪之祸,这就是“尘缘相误”。而此刻身受官府羁绊,即使想找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远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这就是“无计花间住”。下阕“烟水茫茫”四句,乃是词人有意识地择取人世间的四种凄凉景象,来影射他黯淡、感伤的心境。“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结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陶潜说,武陵渔人出桃花源後,在返家的路上处处作了标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这个结句正暗应了题目和开头,道出了词人梦醒之後无路可走的窘境和苦况,表达了他“抽身退步悔已迟”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绪。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点绛唇 · 桃源评价

秦观《点绛唇 · 桃源》点评

明代的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如画。”近代学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此题隐括本意,凡手皆能。此词擅胜处,在笔轻而韵秀。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
点绛唇 · 桃源》相关问答

点绛唇 · 桃源 的作者是谁?

宋 点绛唇 · 桃源 的作者是 秦观

古诗 点绛唇 · 桃源 全文多少字?

古诗 点绛唇 · 桃源 全文共41字。

醉漾轻舟下一句是什么?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出自哪首诗?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出自 宋 秦观《点绛唇 · 桃源》。

秦观的作品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