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悼亡词,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诗坛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悼亡词,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自古以来便有庄重的殡葬礼仪,而且很注重对逝者的纪念和缅怀。而在这种种的的纪念和缅怀之中,也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作品。

而在这种种的纪念和缅怀之中,又有一种是最为特别的,那就是祭奠亡妻的作品。因为慎终是为父母,而追远则是为尊长,为自己的先辈。在重视尊卑和推崇父权的文化背景下,他们似乎太不容易意识到先于丈夫而去世的妻子,那个一直在他们身后默默守护的人,也是值得被纪念的。

我国最早的悼念亡妻的作品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潘岳,也就是传说中掷果盈车的潘安为他的妻子杨氏写的。潘安的妻子杨氏是名儒杨肇之女,据说婚后两人琴瑟和谐。妻子因病去世后,潘安痛失所爱,在家为妻子服丧一年。丧期满后,他接受外任,临行前,面对着杨氏的墓碑,写下了《悼亡》,从此,这种作品就有了统一的名字。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悼念亡妻的诗。

潘安本人颇具文采,并且和杨氏感情甚笃,除三首《悼亡诗》外,还为她写过《悼亡赋》和《哀永逝文》。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最打动人心的悼念亡妻的作品却并不是潘安的《悼亡》,而是另外的三篇词作。

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把它放在第一位,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这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就连我们的“四大爷”在想起英年早逝的白月光纯元的时候,也会不经意念叨起这句。这首《江城子》是苏轼写给原配夫人王弗的。苏轼在十九岁时,娶了十六岁的王弗为妻。彼时,他们一个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一个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红袖添香,灯下漫笔,好不羡煞旁人。王弗是一个既温柔细心,又很聪慧的女子,在关心丈夫饮食起居的同时,也能在人情世故上提点他,是标准的贤内助。可惜天不假年,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而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恰好是苏轼刚到山东密州任知州的时候,此时王弗去世已经十年了。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因为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加上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挤,只好自请从杭州放外任到密州。当时的密州还是一个非常荒僻的地方,到任密州,是他波折的政治生涯的开端。这一时期,他有非常多很优秀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水调歌头》《沁园春》《望江南》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但是这一时期的,他还没有他自己以为的那样洒脱,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就恰好暴露出他很低迷的状态。

人在低迷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回忆的,夜阑人静,午夜梦回,这位孤独的,失意的困顿的天才,也会忍不住想念那个总是如此温柔体贴的,陪伴着自己的妻子,顺便怀念记忆里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只可惜,如今的我早已两鬓斑白,被现实狠狠教训了。纵使还能遇见,你又是否能认出当年的少年郎已成这般模样?而你远方独眠于山中,只能和我在梦中泪眼相望,又有多少无处可倾诉的凄凉?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词中的深情,是在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课的时候。一个经历过一生风雨的耄耋老人,在念这首词的时候,老泪纵横。这一刻,他或许想起了家中重病的妻子。这首词不是单纯地抒发,更像是一种倾诉。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向妻子诉说心事和怀念,仿佛她还在身边。款款深情,细腻动人。

二、《鹧鸪天·半死桐》

这是另一个著名北宋词人贺铸的作品。比起苏轼,贺铸的人生经历更加坎坷困顿,从未有过顺意时,因此,他和妻子的感情也更有相濡以沫的意味。晚年,他在苏州客居期间,妻子病逝。

来年重游故地,物是人非,他写下“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开头更像是一个孩子任性地纠缠,“梧桐半死”化用了《七发》中“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的典故,又用了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的原意,将老来丧偶的悲苦情状抒发到极致。

而结尾则采用了一个相对生活化的温馨的回忆:妻子在灯下缝补旧衣。相对于《江城子》的婉转,贺铸的表达是更加质朴而直接的。

在表达手法上和朱自清的《给亡妇》有异曲同工之处,着重回忆生活的细节,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缅怀,而生者和死者的联系却依旧紧密。或许在风雨半生之后,年少的热情和浪漫早已褪去,他所奢求的,不过是一个能够相依相伴,共度残生的亲人。

三、《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不同于前面两首,第三首悼亡词是颇有争议的。有人更喜欢李清照的《孤雁儿》也有人更偏爱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但论艺术造诣、历史定位和流传度,第三首悼亡词还是应该首推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字容若。他是清代最懂浪漫的词人,他的词作,多以温柔缱绻,多情著称,至今仍被人视为清代第一情圣。他和妻子卢氏一开始并无情意,他属意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妹,而与妻子的结合,只是因为门第匹配而已。然而生活就是充满意外和惊喜的,婚后,他发现卢氏和他非常像,一样温柔浪漫,一样纯真,一样满是孩子气。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卢氏曾问过纳兰容若,世上最悲伤的字是哪个?容若不能答,卢氏说是“若”。因为一句话一旦以“若”开头,往往都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卢氏故去后,纳兰容若几乎每年都会为她写悼亡词,不知当时他是否会想:“若你还在,该有多好。”

小结

这三首悼亡词,都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也从各个角度诠释着作者对夫妻感情不一样的理解和表达。但其中也有着相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都对亡妻感情真挚,也令人扼腕。正是藉由此,他们的这三首词作,才成为了千百年来的悼亡名篇,被列为悼亡词三甲。

年少时的我们或许并不敏感于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惯了告别,告别那些陪伴、温暖过我们的人之后,再伴着这些文字,寥寥数语却总能勾起人的些许往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悼亡词,读来令人肝肠寸断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