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饮酒后所作,表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喜欢饮酒作诗,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合称“饮中八仙”。下面跟秋鲜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醉后所作《山中与幽人对酌》吧。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仙”李白可以说是造就了半个盛唐诗坛,他的诗潇洒飘逸,风格变幻多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羁、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缠绵深沉、也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雍容华贵、还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热血慷慨。
正是李白这种放荡不羁,洒脱的天性,他的诗也是写得非常的豪放大气,而且在他的诗中,差不多都是能够看到酒,后人对于李白,还有过这样原评价,那就是“斗酒诗百篇”,也就是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那么便是下笔如神,能够写出无数优美的诗作来。
杜甫曾描述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狂傲不羁之态跃然而出。然而这种狂傲之态,绝非市井之徒所能达到,这是一种充满了灵感和天才的狂傲,而不是躺在地上让汽车从自己身上压过去,或者是打开手电,要人顺着那光柱爬上去的傲慢无礼,这是一个文人的狂傲。
李白写饮酒的诗很多,表现出他在现实人生中经历的情景,而且富有诗意,很多都成了经典名篇名句。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伴我身。”之类,想象新奇独特,把那种“独酌无相亲”的情境、那种怀抱表露无遗。但是,他有一首七绝《山中与幽人对酌》,和其他的诗却并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没有华丽绚烂的辞藻,只是一种直白的表达,但在这朴实无华的表达中却表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唐代〕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据《宿松县志》记载,唐天宝14年,安禄山举兵叛乱,李白为避战乱,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安庆宿松境内。他久闻为官清廉的宿松县令闾邱大名,便主动拜访了他,而闾邱久慕李白诗才,两人一见如故。
于是,闾邱安排李白在南台山上的南台寺居住,还特意在寺旁筑了一座读书台。又为喜饮酒的李白建了一座“对酌亭”, 并常陪他饮酒赋诗。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就是作于此亭内。诗中塑造了一个不拘小节、悠情纵饮的诗人自我形象,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天真烂漫,诗意盎然。
首句“两人对酌山花开”横空出世,令人惊呆。这里交代,一起喝酒的人不需要多,但必须是情投意合之人,两人互相举杯畅饮,恰好这时漫山遍野的山花也开放了,这是何等的天赐美景啊!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千的时刻。我以为不仅仅是山花开,他们心花也开了。多美的好事,他们这不是在闹市效区,而是在山中,因此自有一番幽雅和寂静之处。正如篇题,山中与幽人,令人浮想联翩。
次句"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也是诗吗?看起来比"桃花潭水深千尺"那样随手拈来的比喻要更加地随意,似乎过于口语化且欠缺诗意,但是用在这里其实是合适而充满诗意的。首先这是一首具有乐府民歌风味的绝句。民歌是不求典雅的,而以自然天真为特色。而这种叠加递进式的表达也正烘托出了性情相投的朋友举杯痛饮的热烈场面,同时也刻画出他们不受束缚、不矫揉造作的形象。
第三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引用了典故。据《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与来访者饮酒,若先醉,便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李白在这里几乎用陶潜原话,却不着痕迹,自然地表现了直率洒脱的心性,读之如见其人。
最后一句“明朝有意抱琴来”,宕开一笔,与友人预订后约,令人生发无限遐想:如果明天你还不过瘾、大可再来,我们继续大喝。如果你愿意,把琴也抱来。高山流水,抚琴饮酒,人生何等快活?!如果连起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忘怀!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没有写一个酒字,可是处处充满了酒,而且令读者,也是能够闻到了那酒气,可谓是令人惊艳。试想大概只有李白这种放荡不羁的人,才会和自己的朋友,独自在山中坐在花丛中饮酒。而且还写得这么优美,仅仅只有二十八个字,但是却意境全出,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也正是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