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号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最后为何遁入佛门?
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陷长安,唐玄宗奔蜀,王维从驾不及为叛军所俘,乃服药取痢,伪称暗疾,但仍被迫接受伪官。肃宗收复长安后,凡为伪官者分等以陷贼论罪,王维因任伪职时曾作《凝碧池》“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诉说衷曲,表明心志,同时他弟弟王缙愿削官为兄赎罪,故而仅降职为太子中允。
后来,王维在其《谢除太子中允表》中委任伪职一事甚有悔意:“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陛下)仍开祝网之恩,免臣衅鼓之戮。投书削罪,端衽立朝。秽污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跼天自省,无地自容。”
顺治九年清廷“诏起遗逸”,是以名利笼络江南士子。第二年秋,吴梅村即以秘书院侍读的名义征用入京。调令一下,吴梅村即陷入两难境地。
崇祯帝对吴梅村优渥有加,在他殿试遭遇非议时,亲笔在其试卷上朱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以示肯定。后又“奉旨成婚”,风头出尽,天下人无不仰颈羡慕,以致后人对其有“钦赐归娶,天下荣之”的描述。陈继儒有《送吴榜眼奉旨归娶》颂曰:“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北面谢恩才合卺,东方待晓渐催妆。词臣何以酬明主,愿进关雎窈窕章。”他的老师、同榜题名的张溥也写下了《送吴骏公归娶》:“孝弟相成静亦娱,遭逢偶尔未悬殊。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贵无忘家室始,圣贤可学友朋须。行时襆被犹衣锦,偏避金银似我愚。” 后黄道周被弹劾,皇上极为恼怒,严旨责问事件的参与者,七个人中六个受到处分,惟独吴梅村被免于追究,不降反升,任东宫讲官主试湖广,升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中允、谕德,由九品而正六品。
侯朝宗曾驰书提醒吴梅村不要接受征召出山,他几乎未多考虑就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誓死不出。一同被征召的周廷鑨、姚思孝、朱明镐等人,皆以不同的理由加以拒绝。但吴梅村没有。
然而清廷并未特别优厚这位前朝会元榜眼、宫詹学士、复社党魁,只按照当初征召时讲好的职务,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后又任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四年后,吴梅村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巨大失落以亲人生病为由辞官南归。
回乡后,吴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舒心,《丹午笔记》就记载了一则“吴梅村被嘲”的故事:复社生童五百人于虎阜千人石上会课,请吴梅村执牛耳。次日清晨,吴欲览游,步至千人石,见有诗题壁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娄东吴太史,一朝天子两朝臣。吴见之,废然而返。又江南有一木匠某,进上供奉建造宫阙,当道款之,吴亦在座。方演剧,吴有心点《烂柯山》全本。优人以为有碍木匠,副净出场,改称石匠。吴谓匠曰:“有窍得紧。”少焉,张别古骂买臣妻曰:“你难道忘了姓朱的了么?”匠谓吴曰:“无窍得紧。”吴不终席而去。
康熙十年,六十三岁的吴梅村告别了人世。王士禛《池北偶谈》有记录:“吴骏公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忏悔之后的王维在《谢除太子中允表》中即表明“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的心愿。王维遂隐居辋川别业,后又施庄为寺,献别业于僧。尤侗在《祭吴祭酒文》中说出了梅村先生遗命着装的原委:“吾闻先生遗命,殓以观音兜、长领衣,殆将返其初服、逃轩冕而即韦布乎!”他觉得去了阴间,见到崇祯皇帝和顺治皇帝,穿明朝官服和清朝官服都不合适,只有穿僧装。
僧者,真能托付起二臣之悔这沉甸甸的分量吗?
对于二臣,《清高宗实录》记录有乾隆的评价:“所以致有二姓之臣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