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鉴赏《磨镜篇》

古诗词鉴赏

刘禹锡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鉴赏《磨镜篇》

说起刘禹锡,想必大家很熟悉了,感兴趣的读者和秋鲜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时,只有三十出头,正该大展宏图之时,他却备受挫折。诗人思前想后,心中感到无比悲戚,更对仕途失去了信心。不过等他心情平复下来,他又觉得感悟很多,于是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人从小聪慧好学,21岁就进士及第,并深得宰相杜佑的赏析,自己也不断地升迁到监察御史,说明他非常有才,也积极上进。

若是按照这样的节奏,不出意外,刘禹锡作为一位优秀的储备人才,未来就将是宰相的合格接班人。可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从此却经历了几十年的贬谪生涯。诗人一生经历曲折,但也因此感悟深刻,下面介绍的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磨镜篇

       唐:刘禹锡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诗人本来如一块明镜,可以让皇帝体察下情。可是经过此番变故,“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如此比喻,非常生动,“流尘”象征着对立面对他的污蔑和中伤,从而让皇帝和很多大臣看不清真相。诗人不堪各种排挤和打击,终于如蒙上了一层黑漆。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一直持续,门前盼来了一位磨镜师,将镜面磨拂一新。这位磨镜师也许是他的一位朋友、或者是一位绝世高人,当诗人处于人生低谷时,积极伸出援手,帮助他脱危解困。“负局人”,化用西汉《列仙传》中的典故,指背着镜箱磨镜的人。

负局人果然不凡,经过一番打磨,已经失去原有功能的明镜,忽然变得焕然一新。诗人又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仿佛是拨开了浮萍,露出了满池的碧水;又好像月晕都已退尽,荡漾起美丽的金波。

诗人激动万分,赶紧拿起明镜,在太阳光下试试其效果,只见“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光线照射到镜心后,立刻就感觉到一束强光反射进了暗室。诗人大喜过望,心想这面镜子就像一件宝物,可以让“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再也不怕这世间的妖魔鬼怪了。

最后诗人回忆起当初,“瓦砾来唐突”。诗人感慨镜面一片模糊时,就连瓦片石块都会任意凌辱它。正如俗话所言,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曾经的亲朋好友,也对他不理解,甚至可能落井下石。

但诗人没有被困难击垮,依然坚强地屹立不倒;而明镜的比喻,也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纵然再苦再难,他依然高歌: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的一首五古,设喻精巧,充满理趣,更激励人心。全诗首尾呼应,表达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作者不怕流尘翳镜,也不惧山神野魅,即使镜面岁久如漆,也从未失去自信和勇气。经过不断磨拭之后,终于重新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这首诗饱含哲理,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告诫后世不要被困难吓倒,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同时人们也可从诗中得到启示,如果前路迷茫,就要想方设法地冲破迷雾,而不要一味地等待。

如漆的镜面,可以磨拭一新;艰难的困境,也能最终改变。即使自己无法成为一位“负局人”,但也要一面等待机会,一面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满怀信心,机会一定会再次来临!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刘禹锡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鉴赏《磨镜篇》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