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著名诗人吴伟业写诗嘲讽吴三桂,最后却被迫降清

诗人简介

明末著名诗人吴伟业写诗嘲讽吴三桂,最后却被迫降清

今天秋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伟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崇祯四年,明朝开科取士,在这一榜之中出现了师徒二人,师父叫做张溥,徒弟叫做吴伟业。两人都是文坛领袖,其中吴伟业在14岁的时候,因为才气纵横,被大七岁的张溥看中,收为门下。然而,吴伟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然和张溥同时登科,时年不过24岁。

更为夸张的是,张溥是三甲第一名,总排名为七十一,而吴伟业却是一甲第二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榜眼。因为太具有震撼力,还有不少人认为其中有猫腻。主考官在压力之下,将会试试卷交给崇祯裁决。崇祯看过吴伟业的试卷后,御笔朱批了八个大字: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有了这八个字,就是一张护身符,从此平息了议论。

伟业是他的名,梅村是他的号,更为响亮,“梅村体”诗歌既学习了李商隐的浓艳笔触,又杂糅了元白的“长庆体”,自成一家,赢得了巨大的声名,也让吴梅村这个名字享誉明末清初,成为文坛领袖之一。有人甚至认为,他还是《红楼梦》的实际作者。

除了在文坛之上春风得意,在朝廷之中为官,吴伟业也是平步青云。他受崇祯的知遇之恩,虽然当时党争不断,但凭借这他的八面玲珑,官位不断上升,地位也日渐提高。

然而,那注定不是一个太平时代。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下京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作为大一统的王朝宣告结束。清军则顺势南下,在短短几年之内,席卷大江南北,终于让江山易主。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很多明朝的旧臣投降了清朝,最出名的就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吴伟业此时在南京任职,听说此事后,愤然写下了《圆圆曲》以讽刺吴三桂的这种行径,他用嘲讽的语气告诉吴三桂: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当然,其中最著名的还是那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从此为吴三桂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标签。据说当时吴三桂还向吴伟业摇尾乞怜,奉上黄金一千两,希望能够删除这句话,如果是在不行,改得稍微缓和一些也可以。

然而,他可能也没有想到,南明朝廷并没有像南宋一样坚挺,反而是一触即败,迅速丢失了江南的大片土地。自此,天下归于清朝,而吴伟业本人也面临着是投降与否的抉择。

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将吴伟业作为重要的对象游说,希望他能够入仕。虽然吴伟业在明朝也不是宰执一级的高官,但鉴于他是复社的领袖之一,也是文坛宗室,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去留,成为当时的焦点。

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本身就是降臣,他负责游说吴伟业,希望借助其人望,提升自己在清廷的地位。吴伟业的母亲也愿意儿子效忠清朝,极力鼓动。另一方面,他的好友及弟子,则代表了明朝的遗民志士,力加劝阻。特别是著名文学家侯方域致书吴伟业,让他不要出仕。

然而,吴伟业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辗转反侧,最终还是在顺治十年时,以“老亲惧祸,流涕催装”为由启程到京师,接受了清廷的任命,担任国子监祭酒。这也意味着,他最终选择和当年嘲讽过的吴三桂,在同一个大锅中吃饭。

与吴三桂的心安理得不同,吴伟业对于降清,始终是带着愧疚的。他在刚到京师,就乞求缓任官职,并且多次提出辞职。最终,借母亲病逝丁忧的机会,他在顺治十三年时南下,再也没有出仕。

尽管在清廷任职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三年,但毕竟也是贰臣。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但对于明朝遗老遗少的打击极大,他本人也悔恨终身。在他晚年隐居生活中,就是对此事耿耿于怀,在离世之前,他一连写下四首《临终诗》,痛骂自己的变节,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他将自己的后半生,认定是充满罪孽的一生,自己所受明朝的皇恩,是如何都弥补不了,无论是自己的诗歌文章写得再好,再有才华,也不过是轻如鸿毛。他最终还是和吴三桂一样,变成了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人,只不过他比吴三桂更懂的是“浮生所欠只一死”。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明末著名诗人吴伟业写诗嘲讽吴三桂,最后却被迫降清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