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是因为什么年少出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学士大夫家族,父亲是李格,祖籍济南历下。从进士做起,开始步入官场。李格曾经做过苏轼的学生,他的仕途还算得意,进士出身到了刑狱,李部员外郎。是一个文官,本身非常有才学,家里面藏书典籍上万卷。李格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现在在曲阜还有一个石碑记载李格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所以李清照家世背景还算显赫。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小时候就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受文化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她的智商和领悟能力都非常强,从小就聪明过人,被前辈夸奖,说她小小年纪就能和大人一样,苏轼也非常看重这个小姑娘,觉得她有慧根。在朱弁《风月堂诗话》上都称赞过李清照才高博学。
李清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汴京生活,住的地方是清净优雅,生活品质是典雅高贵。她生活在天子脚下,看遍了城市的繁华。这一切的情景都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她开始在词坛上有了名气。比如《如梦令》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首词让她在京城轰动,基本上没有读书人不知道李清照。
李清照的反应能力也很强,读了《读中兴颂碑》后,能够立刻写出上佳之作,针砭时弊的评论朝政,总结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鄙视唐明皇。一个懵懂的少女能够有这番见识让很多人都汗颜,令人刮目相看。
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主要内容是什么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李清照南渡之后所作的一首词,句中充满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全词的内容为:“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奴儿》赏析
这首词充满了悲伤压抑的情感基调,词人通过雨打芭蕉引发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其中夹杂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的上阕,以设问句的形式写出“窗前谁种芭蕉树”,好像在向他人询问,这棵芭蕉的主人是谁。随后用“阴满中庭,叶叶心心”描绘出芭蕉枝繁叶茂的场景,其使用“叶叶心心”四个叠字,将芭蕉叶连绵起伏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李清照此时的心事就如同这舒展绵绵的芭蕉叶一样,一重又一重。在词的下阕,李清照进一步借景抒情,用“伤心”二字,将自己孤独愁苦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此时,窗外的雨落在芭蕉叶上,发出不间断的滴答声。词人心中无限愁苦,面对国破家亡的伤痛,李清照只能在回忆中度日如年。这首词虽然短小精简,但是却极其丰富地表达出作者多样的愁思,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根据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推测出,这首词是李清照写于公元1129年之后。那时的李清照刚经历了丈夫赵明诚的离世,又碰上了建炎南渡,李清照在极为压抑苦闷之下,写出了这首词,表达处自己对故乡和家人的无穷思念。
李清照的残花写了什么东西
《残花》是李清照为数不多的诗歌作品之一。李清照以“花谢花开”为创作对象,借花抒发了自己对生活无奈愁苦之情。全诗的内容是: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李清照画像
全诗共有17个“花”字,李清照通过描述花朵盛开、凋零之景,展现了自己年轻、飘零的一生。这首《残花》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她借“残花”自喻,烘托出自己悲寥的一生。
通过诗风推测,李清照的这首诗歌是她中后期的作品。李清照的父亲受到了政治牵连,迫使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分开。几年之后,随着蔡京的倒台,李清照得以和丈夫相聚。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随后,赵明诚遭受到贬官。接着,战争爆发,俩人过着飘荡的日子。不久之后,赵明诚在赶赴就职的途中病逝。赵明诚的离世,带给了李清照无以言表的痛苦。在这首诗歌中,李清照认为她和丈夫的缘分如同流水一般,很快地就消逝了。而后,李清照进一步阐述了花朵的美丽终究是昙花一现,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繁盛稍纵即逝,只剩下花瓣各自飘零,而后转化为尘土。但是,李清照也在诗歌首句写到“花开花落花无悔”,表示了自己对丈夫坚贞不渝的感情。虽然俩人的感情历经波折,但是对李清照而言,这份感情弥足珍贵。
李清照和苏轼有什么关系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擅长豪放派,而李清照擅长婉约派。虽然他们生活于同一时代,但很有可能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
李清照的雕像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4日,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从生卒年月上看,两人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相差了整整47年。所以有交集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唯一的联系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算起来也算是苏轼的学生。在李清照小的时候,她都是生活在她的家乡历城。后来大约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李格非当了官,就把全家迁到了东京汴梁。之后,李清照基本是在京城长大的。而这个时候,苏轼则一直都在南方当官,两人没有见面的可能。
但是两人对宋代的诗词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苏轼在填词的方面一直在寻求着有所突破,他的词,并不特别注重格律,不会因为格律而牺牲意境。所以,这也是他填词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他的词,一般以豪放风格为主。而李清照的词,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对塑造哀婉的意境尤其擅长。李清照是一个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女词人,她随着宋朝王室的南渡,在日后的诗词中,也表现出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她的词文,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以离愁别恨为主,后期则较多地表现出她对于国家政事的感慨和感叹。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词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当时杰出的大文豪。
李清照代表作《点绛唇》原文译文
点绛唇是一个词牌名,婉约派的李清照喜欢点绛唇。第一首点绛唇写的是一个清冷的深闺大院,一个年轻的女子,一段柔肠便有千愁万绪,可想而知整个人会怎么样的惆怅。她的内心十分的寂寞,有好多话想说,但是没有人能够倾听,这是李清照的第一首点绛唇。第二首点绛唇画风一变。用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一个少女天真无邪的样子,有着懵懂的情感,但是又很矜持。
李清照古画像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让刚开的花瓣也落了。春天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季节,但是转眼又给人失望。看着凄凄淋淋的小雨,内心更加惆怅。倚着栏杆,数着树枝上还剩的花瓣,心想与其在这房中心里不舒服还不如出去走走,于是换了衣服,站在阁楼的回廊上看着。古时候的女子是不能出闺阁的,她不能到院落外面去。她在想自己的意中人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从阁楼上可以看到他离去的那条路,但是没有他回来的身影。
另外一个就是色调明朗一些,一个年轻的少女在花下荡秋千,青衣罗素,身姿轻盈。加上少女的娇笑,整个院子都春意盎然,荡完秋千之后手麻,却懒得活动活动,显得娇憨可爱。正在玩闹之间,忽然院子里闯进来一个翩翩少年,她此时衣衫有些凌乱,赶紧躲到一边去了。这短短的几十个字确是比起以前的点绛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少女从初遇自己的心上人到等他回来,这一年一年的春天来来去去,她的心却一直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