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与柳永的关系如何?柳永为什么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诗坛往事

宋仁宗与柳永的关系如何?柳永为什么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秋鲜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很多人应该都对柳永这个人物不陌生吧,他是宋朝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词人,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有名的词作,然而柳永当然也是想要考取功名的,毕竟古代文人哪一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都是想要获得功名吗?能够考取一官半职,入朝为官,是每一个文人学子的梦想。然而柳永却是属于那种屡试不第的人,时间长了,宋仁宗都知道他的名号了。然而据说柳永最后有一次终于考上了,却是因为宋仁宗不喜欢他而没有入选,这是真的吗?柳永还有一个外号叫“奉旨填词柳三变”,也和宋仁宗有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奉旨填词柳三变是怎么来的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儿子。相传柳永小的时候 很聪明,他的乳母略通诗词,是一个败落的官宦家的女儿。她很喜欢柳永,每天给他喂奶时,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写字。小柳永虽不能出声朗读,却在心里默认。

这样到了7岁时,柳永就成了乡里的神童,才名传遍崇安城。柳永年少多才,擅长写词曲,为人狂放不羁。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留恋于歌馆楼台,熟悉 了很多歌妓,并且替她们作曲。在北宋初年,词刚刚兴起,词本来是一些教坊制作出来让歌女唱的小曲,大多低俗不堪。

后来一些文人们也兴之所至,为歌女们填词,那也不过是在花前月下、 酒席宴间,谈情说爱、饮酒助兴的一种消遣,很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柳永整天在“秦楼楚馆”里“浅斟低唱”,为歌女们作词,便被看成是行为狂荡的浪子。他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参加科举 考试应该轻而易举,没想到一发榜却名落孙山。

这时他写了一首词《鹤冲天》,抒发自己落榜后的满腹牢骚。他认为自己是偶然失误,失去了高中状元的机会,也是主考官没有慧眼,把自己这 样的才子给遗漏了。于是狂傲的柳永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既然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倒不如索性继续过那种流连秦楼楚馆的狂荡生活。

他在词中写道:“且恁偎红倚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的恃才负气,没想到这首词传遍四方,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 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原来仁宗皇帝对柳永上次科举失意后写了《鹤 冲天》来发牢骚,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一看柳永又来参加考试,便借柳永自己词中的句子来嘲讽他,意思是说,你既然把功名说成是“浮名”,要把“浮名”换成“浅斟低唱”,那你还要浮名干什么 呢!以后你尽管去填词好了。

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柳永就再也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在封建社会里,通过科举而走向仕途,是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主要途径。柳永因一首词得 罪了皇帝而无法再参加科举考试,别无出路,就更加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流浪、放荡的生活。

他戏谵地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简直是在向皇帝示威,突出地表现出了他的狂傲的性格。于是他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

2.宋仁宗真的不喜欢柳永吗

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有很多轶闻典故,其中一则是“奉旨填词”,稍晚于柳永的严有翼曾在《艺苑雌黄》提到这件事,说当时有人推荐柳永的才华,但皇帝却问道:“得非填词柳三变乎?”回答说:“然。”于是皇帝就说:“且去填词。”柳永因此不得志,每天游荡于青楼酒楼之间,而且还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这则故事中,严有翼并未明说是哪位皇帝,于是大家纷纷展开想象,有人说是宋仁宗,有人说是宋真宗,甚至有人还说是宋神宗,从柳永的生卒年看,与这三位皇帝生卒年确实都有重叠的时间段,但宋神宗明显不可能,他登基的时候柳永已经去世十四年了。

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宋仁宗还是宋真宗?

南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说宋仁宗留意儒雅,很讨厌浮艳虚美的文章,而柳三变却喜欢写非主流词曲,而且居然传播四方,柳三变曾有一首《鹤冲天》词,其中最后一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到进士放榜时,仁宗刻意将柳三变之名划去,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柳三变改名为柳永,这才中了进士走上仕途。

吴曾的这则故事曾多次被人质疑,比如有人认为柳永所有词作文章,从未自称“柳三变”,柳三变之说不足为信,也有人认为景祐元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此前尚未亲政,当不可能在放榜时划去柳三变之名,这则故事应是虚构的。

以上两种说法中,第一种明显只是推测,不足为证,其实柳永长兄是柳三复,仲兄是柳三接,两位兄长名字都带有“三”字,柳永原名“三变”也说得过去,而第二种说法则有一定的道理,《鹤冲天·黄金榜上》确实是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但第一句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其中“偶”字是“偶然”的意思,可见柳永仍然很自负,如果是第二次科举失利应当不太可能是这种心态,因此这首词更可能是第一次落第后写的。

柳永第一次落第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据此我们大体可以还原“奉旨填词”的故事如下:

大中祥符二年,柳三变信心满满地参加科举,谁料居然落第了,此时柳三变才二十六岁,还是文学愤青时期,于是在一次醉游烟花巷陌后写下《鹤冲天·黄金榜上》,当时柳三变已是天下闻名,这首词也很快流传开来,后来居然连宋真宗都听说了,真宗也爱好文学,还是一名诗人,但柳三变词中这种消极的态度明显不是真宗喜欢的,所以后来柳三变参加科举被人推荐时,真宗就随口说:“且去填词。”也正因为真宗说过这句话,所以柳三变此后参加数次科举都无人敢推荐,直到改名为柳永,直到宋仁宗亲政恩科。

3.真实的宋仁宗与柳永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宋仁宗与柳永的关系如何?柳永为什么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