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清代朱彝尊所作的两首元宵节情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朱彝尊,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清朝时期词人、文学家,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二人并称“南朱北王”。下面秋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朱彝尊所作的两首元宵节情词,和大家一起分享。
《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清)朱彝尊
“袖薄吹香过,发重萦鬟亸。
压众风流,倾城色笑,趁时梳裹。
惯新诗咏罢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别泪看频堕,密约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宵,镇相逢闲坐。”
朱彝尊是明末清初人,他的生命分两个阶段,50岁之前,颠沛寒苦,在乱世求生存,50岁以后出仕清朝,以布衣身份授翰林院检讨,为清朝著名的大学者。晚年他宁可不要青史留名,为后世景仰,也要保留他一生的情词,原因是因为一段往事里有他深沉的眷恋和疼痛。
朱彝尊出生明末崇祯二年,虽然时代书香宦官之家,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经常连吃的都没有。当时国家动乱,处在时代剧烈的更替当中。他聪慧,好读书,但是那个时代,活着都是艰难。
十七岁时,朱彝尊被祖父的朋友纳为上门女婿,妻子冯福贞比他小两岁,这家也不富裕,但是朱彝尊感激乱世恩情,竭尽全力照顾两个大家庭。其中还有尚在稚年的小妻妹冯寿常。
朱彝尊靠教书谋取菲薄的薪水,而冯寿长在他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灵动可人。对家的眷恋和对哥哥姐姐的依赖,冯寿常的童年和少年可谓过得简单温馨幸福,这个期间两个人产生了情愫。实际上中国古代娥皇女英同嫁一夫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乱世求生存的两家,哪里会想到玉成此事。就算是有曾经的情愫,但也抵挡不了小妹妹女大出嫁的命运。
但是命运也颇残酷,冯寿常出嫁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又后来失去了孩子。被接回娘家的冯寿常青春犹在,只是人生再无出路。
心疼不已的朱彝尊,看着这个从小就在身边灵动俏皮的妹妹变得如此哀伤憔悴,不禁回忆起她俏丽的少年。
那时候妙龄的她,曾经给了他多少欣喜和安慰,她穿着薄袖衣裳,头上有密密的厚发,梳着最流行的头发,灵动可人。闲下来时,朱彝尊因为自己才学寂寞,干脆教小妻妹读书,度过了乱世中片刻的岁月静好。两个人或者半真半玩笑地有过约定,比如妻妹想永远留在哥哥和这个家里,又比如朱彝尊有过哥哥和男人一样的承诺。
但都阻挡不了妻妹到了出嫁年龄。小妹妹内心是不肯的,谁愿意嫁给陌生人?朱彝尊心里也是痛的,但是他在这个家能提出这样非分的要求吗?
直到冯寿长因为婚姻不幸福,惨淡而归。朱彝尊怎么不后悔不心疼。这个他当做宝贝一样的女孩,曾经是他心中最美的恋人,在漫长的相处里,在一次又一次花好月圆良辰美景里,他顾虑太多,没有越雷池一步,虚度了多少他和她多少锦瑟年华。如果当时他能够冲破这一切,冯寿常或者不会吃这么苦,受这么多罪,或者她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变,至少,有他在,她不会如此落魄。
有人说,这是一段不好的恋情。但是为什么朱彝尊一生耿耿于怀?
实际上,一这里不是猎艳和纯粹的爱情那么简单。因为实际上这是亲情和爱情混杂的深沉感受。当初希望冯寿常过得有多幸福,他当时有多克制,那么现在他就有多后悔。毕竟看见最亲密的家人命运潦倒到此,人常常会因为责任生出愧疚。
其二,他们家族曾经是讨论过这个妻妹留在家里的可能的。基于经济,未来等诸多考量,还是将女孩子嫁了出去。实际冯寿长回到娘家后,冯寿长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他们的关系是被默许了的。这也是朱彝尊为什么到老了,并不忌讳这件事,反而竭力证明这个爱人的存在。
因为这个爱人和她自己的命运一样多舛,回到娘家,有朱彝尊的爱,但是仍旧30多岁就死了。
“枕上闲商略,记全家元夜看灯,小楼帘幕。
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
险把个玉清追着。
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
三里雾,旋迷却。
星桥路返填河鹊。
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
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
又两暑三霜分索。
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
且莫负,晓云约。”清朝朱彝尊《金缕曲·枕上闲商略》
这首词可以当情书看。但是是那种叙旧和安慰,两个人的私房情话。但也没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因为底色是真挚朴实的。
我和你经历了这么多岁月,在枕上和你闲谈。
记得有一年全家看花灯,忽然少了你,我听到有你的脚步声,知道你偷偷一个人回到楼上的闺房,我看见你像嫦娥一样飘去,想抓住你,不料却在逼仄的楼道吓着你了,看见你惊慌失措,头上的钗子都掉落了。我当时也很惘然,就是想追上你,看见你的样子,又懵了。
后来你出嫁了,我每每会想那天晚上,常常去你过去的闺阁的床边小坐,看见你喜欢的梅花在屋子里开着。
又后来三年两年你回来得少。
现在你虽然有了经历,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花季小女孩,但现在这个绿叶亭亭的样子,我也喜欢。我们也不必追悔从前没有缘分,造化弄人。我们以后不再辜负自己和对方吧。
这其实是朱彝尊对心爱人的承诺,我爱过你的仙样青春,也同样爱着你经历了苦难的现在,你不管变成什么样子,都是我最心疼最爱的人。
或者这是朱彝尊为这个女孩惟一能够做的,安慰她,给予她未来情感的依靠吧。
实际朱彝尊也努力想给这个家庭安稳,他常年在外,以中年之身给达官贵人做幕僚,为的是改善家境。
只可惜,他四十多岁时,冯寿常还是死了。她死于什么,无从得知。但是她的命运也的确悲惨,以孀妇而回娘家,就算朱彝尊百般爱惜,可是她能不悲凉自己的一生吗?这个中的心理,虽然很难探究,但也大致估量得出来。她是为命运所抛掷的古代女子中的一个,虽然朱彝尊爱她,但是那人间的灯火和温暖或在她丈夫和孩子离开的那一瞬间,所有的希望都已经破灭了。
朱彝尊50岁之后迎来人生的青云,但是老了,惟一不能忘怀的就是这个在他生命中重要却没有名分的妻子爱人。有人劝他不要将这些情词刊行,以免影响他的道德名声。
他想了一晚上,说,我不要那些名声,我留一点自己的真,为自己,为寿常。
有人在朱彝尊的词里看到的是艳,我看到的是乱世里对人的珍惜,爱和无奈,看到的是过去女子不能由己的命运,看到的是朱彝尊那种无力于命运的家常慈悲。这是人的渺小和痛,在乱世里沉重而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