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古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查询范围:    

《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

【原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寻西山隐者不遇古诗翻译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意讲解

作者一作“丘为”

【注释】:

黾勉:勉力;尽力。

【简析】: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

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

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

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

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

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

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AFTER MISSING THE RECLUSE

ON THE WESTERN MOUNTAIN

To your hermitage her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 have climbed, without stopping, these ten miles.

I have knocked at your door, and no one answered;

I have peeped into your room, at your seat beside the table.

Perhaps you are out riding in your canopied chair,

Or fishing, more likely, in some autumn pool.

Sorry though I am to be missing you,

You have become my meditation --

The beauty of your grasses, fresh with rain,

And close beside your window the music of your pines.

I take into my being all that I see and hear,

Soothing my senses, quieting my heart;

And though there be neither host nor guest,

Have I not reasoned a visit complete?

...After enough, I have gone down the mountain.

Why should I wait for you any longer?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又令人感到有些新颖别致。这新颖别致来自什么地方呢?主要来自构思。我们看,这首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呢?“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似乎使我们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褚斌杰)

寻西山隐者不遇》相关问答

唐朝 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的诗人是谁?

唐朝 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的诗作者是 邱为

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全诗多少字?

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全诗共80字。

绝顶一茅茨的下一句是什么?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诗句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是哪首诗?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出自 唐朝 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集
《寻西山隐者不遇》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