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周颂 · 桓》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查询范围:    

《周颂 · 桓》全文

周颂 · 桓无名氏

【原文】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周颂 · 桓简介

无名氏《周颂 · 桓》介绍

《周颂·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先说天下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然后讲周武王克商,天下安定,王朝稳固。全诗一章,一共九句,通篇语言雍容典雅,呈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无名氏周颂 · 桓注释

周颂 · 桓》注释

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娄(lǚ):同“屡”。匪解(fēixiè):非懈,不懈怠。桓桓:威武的样子。保:拥有。士:指武士。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於(wū):叹词。昭:光明,显耀。皇:皇天。间(jiàn):通“瞷”,监察。
周颂 · 桓翻译

无名氏《周颂 · 桓》翻译

安抚天下诸侯国,连年丰收好景象,上天不懈怀周邦。威武神勇是武王,保有原来的国土,拥有天下遍四方,真正奠定周家邦。功德辉煌耀上天,取代腐朽的殷商!
无名氏周颂 · 桓欣赏

周颂 · 桓》赏析

此诗是古代大型舞乐《大武》的六成歌词。《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大武》六成对应六诗,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周颂·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周颂·桓》这首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周颂 · 桓评价

无名氏《周颂 · 桓》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而武王克商,则除害以安天下。故屡获丰年之祥。传所谓周饥,克殷商,年丰是也。然天命之于周,久而不厌也,故此桓桓之武王,保有其士而用之于四方,以定其家,其德上昭于天也。间之义,未祥,传曰:间也。此亦颂武王之功。”“春秋传以此为大武之六章。则今之篇次,盖已失其旧矣。又篇内已有武王之谥,则其谓武王时作者亦误矣。序以为讲武类祃之诗。岂后世取其义而用之于其事也欤?”
周颂 · 桓》相关问答

周颂 · 桓 的作者是谁?

周 周颂 · 桓 的作者是 无名氏

古诗 周颂 · 桓 全文多少字?

古诗 周颂 · 桓 全文共34字。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出自哪首诗?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出自 周 无名氏《周颂 · 桓》。

无名氏的作品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