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陌上花三首 · 其二》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查询范围:    

《陌上花三首 · 其二》全文

陌上花三首 · 其二苏轼

【原文】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陌上花三首 · 其二简介

苏轼《陌上花三首 · 其二》介绍

这是《陌上花》七绝组诗的第二首,对吴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叙述。首句由眼前景物写起:春天时节,陌上鲜花盛开,蝴蝶在翩翩飞舞。这迷人的春色,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故次句紧承首句,转出“江山犹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已成过往的人事,两相对照,发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概。三四两句着眼于吴人歌《陌上花》事。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这说明《陌上花》流传颇广,在吴人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三首诗中都贯穿了“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历史哀思,而宛转凄然则成为作者的抒情基调。全诗虽以“吴越王妃每岁必归临安”的轶事为题材,却委宛曲折地咏叹了吴越王朝的兴亡,带有怀古咏史的性质。诗中感慨人世荣华富贵,虚名浮利的过眼云烟,皆如那草头露,陌上花,转眼即消逝凋谢不见;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全如那清晨草头上的露水,不多久就散發消失;死后所留下的美好名声,也全如那路上的花朵,很快就会凋枯谢落。民歌原来就“含思宛转,听之凄然”,经苏轼润色创作的《陌上花》,既保留了民歌的基本内容,形式及其朴素自然的风格特质,又显得语言典雅,意味深长,诗情凄宛。诗中多用叠字,如“垂垂”,“缓缓”,“堂堂”,“迟迟”等,不仅恰切地描摹了人物的情态,且能增加节奏感和音乐美。
苏轼陌上花三首 · 其二注释

陌上花三首 · 其二》注释

陌上花:又名《清平调引》,是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上所做,共三首。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九仙山:苏轼《宿九仙山》诗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九仙山在杭州西,山上无量院相传为葛洪、许迈炼丹处。陌:田间小路。吴越王妃:指五代吴越王钱俶之妃。吴越王,《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载,宋兴,吴越王钱俶“始倾其国以事贡献。太祖皇帝时,俶尝来朝,厚礼遣还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诏俶来朝,俶举族归于京师,国除”。鄙野:粗鄙俚俗。易之:谓变换其词(保留其调)易,更改。軿(píng):车幔,代指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幔的车子。翠:青绿色。堂堂:公然、决然;堂堂正正。从教:听任,任凭。
陌上花三首 · 其二翻译

苏轼《陌上花三首 · 其二》翻译

我在游览九仙山时,听到了当地儿歌《陌上花》。乡亲们说:吴越王钱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临安,钱王派人送信给王妃说:“田间小路上鲜花盛开,你可迟些回来。”吴人将这些话编成歌儿,所含情思婉转动人,使人听了心神凄然,然而它的歌词比较粗俗、浅陋,因此给它换掉,而成以下三首诗。田间小路上无数花儿烂漫盛开,路上的行人争相围观那彩车驶来。如果要留住这明艳的春花,那就暂且听从钱王的意见,不要急着返回。
陌上花三首 · 其二》相关问答

陌上花三首 · 其二 的作者是谁?

宋 陌上花三首 · 其二 的作者是 苏轼

古诗 陌上花三首 · 其二 全文多少字?

古诗 陌上花三首 · 其二 全文共28字。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出自哪首诗?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 出自 宋 苏轼《陌上花三首 · 其二》。

苏轼的作品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