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初闻盈谷远,渐听入云清。
杳异人间曲,遥分鹤上情。孤鸾惊欲舞,万籁寂无声。
此夕留烟驾,何时返玉京。唯愁音响绝,晓色出都城。
罗窗晓色透花明。靘瑶笙。按瑶筝。试讯东风,能有几分春。二十四阑凭玉暖,杨柳月,海棠阴。依依愁翠沁双颦。爱莺声。怕鹃声。人自多情,春去自无情。把酒问花花不语,花外梦,梦中云。
稻香蔼蔼暑风清,下马传觞听水笙。
父老指诗怀旧尹,为镌岩石寄心声。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身傍蓬莱近紫清,巧言一出忽职笙。
祗今家食应无恙,书傅衡阳雁寄声。
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
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岂惟恒待扣,金簴有馀清。
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
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东吴女儿语如莺,十三不肯学吹笙。
镜奁初喜樨蚕出,窗眼已看双茧成。
庭空日暖花自舞,帘卷巢乾燕新乳。
阿弟贪书下学迟,独拣诗章教鹦鹉。
王子缑山石殿明,白家诗句咏吹笙。
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春水难量旧恨盈,桃腮檀口坐吹笙。
华严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
玉林风露寂寥清,仙妃对月闲吹笙。
新篁冷涩曲未尽,细拂云枝栖凤惊。
念花边玉漏,帐里鸾笙,曾款良宵。缕鸭吹香雾,更轻风动竹,韵响潇潇。画檐皓月初挂,帘幕縠纹摇。记罢曲更衣,挑灯细语,酒晕全消。迢迢。旧时路,纵下马铜驼,谁听扬镰。奈可怜庭院,又徘徊虚过,清梦难招。断魂暗想幽会,回首渺星桥。试仿佛仙源,重寻当日千树桃。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汉字笙的释义
笙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笙shēng簧管乐器。通常用长短不同的若干(十三至十九)个竹管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