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少年喜任侠,见酒气已吞,一饮但计日,斗斛何足论。
绿草满雉场,红旗植球门,三叫落乌帻,倒泻黄金盆。
银炉炽兽炭,狐兔纷炮燔。
浩歌撼空云,壮志排帝阍。
回首今几时,去日如车奔,朱颜辞晓镜,白发老孤村。
邻翁劝黍酒,稚子供鱼飧。
功名信已乎,万事付乾坤!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悠悠往事不堪论,默默穷愁泪暗吞。
敢向明时伤远谪,独怜壮志付空言。
楚人但识湘闾去,汉室谁知汲黯存。
愧我同官未同事,端居真已负君恩。
百亿须弥理固有,八九云梦何足吞。
天下广居君识否?一间茆屋寄孤村。
月出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
长风浩浩挟之出,影落半江沉复翻。
天高夜静四山寂,惟有滩声喧水门。
高斋诗翁不可作,我亦不眠终夕看。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
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迎宵山吐月,不受寸云吞。
看影筛林杪,移尊藉石根。
参差明梵刹,一二数烟村。
高处僧眠示,携筇试打门。
峰岭互出没,江湖相吐吞。
园林浮海角,台殿拥山根。
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
地偏来客少,幽兴秪桑门。
宝殿依山嶮,临虚势若吞。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
远景窗中岫,孤烟竹里村。凭高聊一望,乡思隔吴门。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高甍巨桷压城闉,平视如将七泽吞。
几度春光招宋玉,碧阑干外独消魂。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
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高甍巨桷压城闉,平视如将七泽吞。
几度春光招宋玉,碧阑干外独消魂。
汉字吞的释义
吞〈动〉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devor;swallow]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吞并,消灭掉 [annex]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
吞tūn
⒈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咽下去:~咽。~下去。囫囵~枣。
⒉兼并,侵占:~灭。并~。侵~。
⒊忍受,不发作:忍气~声。
⒋[吞吞吐吐]想说又不爽快地说。形容害怕说、有顾虑。
────────────────—
吞tiān 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