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愁兴倩谁宽,宠鹤昂霄顾羽翰。
自昔诗深知武谔,肯辞雨湿过苏端。
心期落落空轩豁,世事悠悠拙控抟。
正枕诵君悲壮语,梦随飞将蹑鞮汗。
夫子胸中万斛宽,此巾何事小团团。
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好带黄金双得胜,可怜白苎一生酸。
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燕然山北大单于,汉家皇帝与玺书。
持书大夫腰金鱼,飞龙借马出国都。
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铢。
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黄尘车欵欵。
野庐边月出陇来,风静天遥鴈声短。
闻到罽庭尤苦寒,译言揉耳不讥弹。
公於是时已观礼,踏雪再拜辞可汗。
逗晓晴烟敛。过书云、祥开五日,漏添宫线。葭莞飞灰微度暖,着梅梢尚浅。怪深院、笙箫如剪。非雾非烟浮月观,应麟书,吐处豪英产。迟绣斧,启华宴。楚腰舞彻霓裳遍。拥金船,柔纤莹玉,十分争劝。醉入无何休莫问,日下长安非远。况一点、眉黄新见。掩鼻功名须办了,赋归来、却访乔松伴。应未许,雪枝汗。
昔喜马少游,我马仍款段。
古云末路难,百里九十半。
与尔皆调饥,欲速辄愈缓。
长鸣徒劳尔,终愧籋云汗。
潜通大壑水,一杯千虑散。
只因都放下,如熟病得汗。
隋唐晋汉本胡种,自入中国皆衣冠。
不知耶律称皇帝,何似文皇号可汗。
重门掩松篁,杰阁戛霄汉。
溪流水晶软,石栈云母粲。
清游不可失,微劳敢言惮。
斜阳无相催,我欲濯尘汗。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选甚瘫风与缓风,
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汉字汗的释义
汗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king]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sweat;perspiration]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
汗hàn汗腺分泌的液体,通过毛孔排出体外:~流浃背(满身大汗。也形容万分惶恐或惭愧不安)。
────────────────—
汗hán[可汗] 〈古〉我国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的君主之称号。
────────────────—
汗gān 1.古地名用字。汉置馀汗县。在今江西省余干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