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查诗词
延陵有长剑,宝若千金璧。
闭匣泣风雨,开匣干星日。
骏马与名都,罗列终不易。
服之适异土,见谓铅刀质。
徐君亦何为,神襟独尔识。
欲色在不言,心许成莫逆。
如何历聘归,墓门已有棘。
含意竟未伸,涕下空沾臆。
宰木集晨风,可以悬三尺。
寸心苟不渝,是物何足惜。
驱马去郊原,弃置如遗迹。
贤哉贵公子,交情固金石。
咄彼市门徒,景行宜自惕。¤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谁侜[1]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2]。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
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
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
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
篙之小难製,戙之独有力。
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
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
拯危居坦夷,济险危兢惕。
汉字惕的释义
惕〈动〉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
惕tì担心,小心谨慎:提高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