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刑还似鲁人初,四海衣冠归坐隅。
涕落寒芜嗟不见,月明蠏井白云孤。
典刑奕奕照来今,鹤发鱼轩汝女浔。
避地梁鸿不偕老,弄乌莱子若为心。
送葬忽见三千乘,奉祱那闻五百金。
妇德母仪俱不愧,碑铭知已托张林。
典诰残于胜建,声诗失自韩齐。
一言蔽思无邪,三万解曰若稽。
典午氏之盛时兮,余鼻祖曰子荆。
谋乐郊以隐居兮,颺潄石之清名。
有闻孙曰承公兮,尝令鄞与余姚。
爱会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兹城。
当永和之九年兮,惠风畅夫莫春。
偕王谢之诸公兮,会修禊於兰亭。
赋临流之五言兮,寄幽寻之逸兴。
泛回沼倚修竹兮,松风落而冷冷。
维兴公尤好事兮,作流觞之后序。
助逸少之高致兮,齐芳誉於难兄。
既乃登陆而游兮,历天台与四明。
潄飞瀑於笔端兮,遗掷地之金声。
余自句章徙姚兮,倏绵历乎十稔。
慨风流之浸邈兮,幸犹为夫越氓。
掬清泉之潺湲兮,友过云之溶洩。
访樊榭之杳霭兮,栖石窗之玲珑。
客有过余兮,谓余博览而好古。
世为越人兮,胡不志夫越之风土。
余谢不能兮,伛余指而缕数。
前有灵符之记兮,后有龟龄之赋。
嗟彼皆已为陈迹兮,时亦随夫所遇。
傥含毫而不断兮,将羞余之鼻祖。
典尽寒衣未得归,客囊惟有带来诗。
夜深月照回家梦,怕杀梅花笛又吹。
典礼南宫侍禁筵,还因奏绩荷恩偏。
牢尊特遣中涓赐,楮币亲从少府传。
漫拟恩华同八座,犹将名字厕群仙。
多惭衮职曾无补,一卷牙签十四年。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生生涯,从今日。
典学淡无味,畏涂来几程。
举家应好事,努力为求名。
声膳南陔远,连环昨梦惊。
寿觞何以薦,经术抵金籯。
典刑堪受百花朝,风致宜为万世标。
齧雪节刚难屈膝,拈花妙法愿埋腰。
典尽衣难赎,邻家夜捣砧。
那堪风露冷,儿女说秋深。
典钗卖钏买中秋,买得中秋醉又休。
明日酒醒无米煮,儿啼妻怨甚来由。
典午接曹氏,其风扇浮虚。
当时波浪从,高谈乃其余。
竹诚松柏流,一日不可无。
子猷为此语,千古谁能渝。
堂堂韩退之,议论荀扬徒。
咏竹美清閟,长篇载诸书。
吉祥在无为,隐若西南隅。
我来过梅雨,新竹环精庐。
风梢弄苍筤,日影穿扶疏。
高标挺直节,劲特凌万夫。
道人谓予言,吾言葺吾居。
公其为吾名,要令与实符。
清閟退之咏,是轩良不孤。
何当对此君,搜吟更踌躇。
典琴沽市酿,卖剑买吴牛。
鸡黍随时具,江山到处留。
随僧日一浴,笑吏月三休。
安得沅湘客,相从赋远游?
典衣沽美酒,铸金买艳歌。
青灯炯长夜,如此粲者何。
平生有廉蔺,方驾欲更过。
低颜儿女中,郁若鹰在罗。
酣望八极表,老泪如悬河。
诸儿颇嗤黠,见谓同一波。
相如混涤器,谢鲲困掷梭。
古来贤达人,细过非所科。
窃愿天子圣,朝廷半丘轲。
青春深农桑,东尽青齐阿。
坐今倡楼女,季弃黛黑螺。
下里羞阳春,中宫张云和。
我为太平人,短褐生橐驼。
醉魂招漫郎,或有石可磨。
典午无蜀可也,孙氏画江守之。
轻裘缓带自若,拔刀斫案不疑。
典午既陵夷,群材共沦谢。
唯有青青松,于今被王化。
典型前辈近,问学古人深。
有道只藏韫,无言自陆沉。
忧民空白首,爱主只丹心。
远矣平生志,松风扫墓林。
典尽春衣不肯归,熊儿扶过瀼溪西。
伤时怀抱深於海,掠眼风光醉似泥。
典却身上鹔鹴裘,买酒领客寻清游。
欲洗胸襟尘万斛,快上青云展秋眸。
晴沙翳天风动地,挈壶卷席移通幽。
一沼镜净清可掬,千竿玉立尘不留。
拒霜两岸花烂漫,红蓼错杂争开秋。
人生适意未易得,痴儿了事何时休。
陶写岂必在丝竹,山有鸣禽水游鲦。
酒酣题蕉竞新句,景物辟易困雕搜。
一梳凉月插空碧,楼头暮角催归驺。
双桂余葩尚堪摘,便道肯访勿翦不。
典祀有常,昭事上帝。
奉以告虔,逮迄奠币。
钟鼓设,祀左既备。
神之格思,恭承贶赐。
汉字典的释义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
典 diǎn
①标准;法则:~范、~型。
②典范性的书籍:~籍、词~。
③郑重的仪式:~礼。
④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故、用~。
⑤抵押(旧时一方将土地或房屋押给另一方,换取一定款项,不计利息,议定还款期限,到时赎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视。
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手法表现人的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它既表现了人的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方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细的提炼,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本质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
【典型性】指作家、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生动,而所揭示的社会本质越深刻,即个性与共性越统一,典型性就越高。也指一般讲话、论著对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述。
【典雅】文章内容有根基,文词优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
典tiǎn 1.见"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