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诗吗?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诗,为何有人对其嗤之以鼻?

诗词之最

这是古诗吗?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诗,为何有人对其嗤之以鼻?

这是古诗吗?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诗,为何有人对其嗤之以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巅峰代表,基本上少有糟粕,每一词句,可以说都是精华的存在。

从刚刚入学开始,诗词作为国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走进每个人的视野。作者记得,应该是一年级开始,语文课本里就会编排古诗。

作者记得当时入学时学的第一篇古诗是清朝高鼎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后来教材改革,将第一篇古诗调整成为宋朝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两首诗都简洁轻快,韵律很高,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诵。因此入选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也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逐步提升,及小学生教材的不断更新,小学生入学的第一首古诗也会经常变动。这么,近来又听说现在一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摘选的是汉乐府民歌《江南》。

汉·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话说,当时教材推出之后,很多人对这首乐府民歌嗤之以鼻,很多人直言:这是古诗吗?

其实这首古诗写的也非常有意思。他不仅仅古诗,还是非常棒、非常好的一首古诗。众所周知,从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已经开始创作古诗,《诗经》便是最知名的代表。

后来到了汉朝、西晋时期,诗歌在先秦基础上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乐府民歌就是最鲜明的代表。这首《江南》,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使这首民歌十分朴素明朗,将江南采莲的温婉静之美描写的恰到好处。

这首民歌轻快活泼,读完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江南的荷田中,人来人往,那穿来穿去的鱼儿,欣然游乐,旁边是人们欢快的笑声。

之所以有很多人对这首诗嗤之以鼻,只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首诗其间的美感,和白描手法所传达出来的最质朴的诗的内涵。

许多人误会了这首诗,主要是因为最后重复的四句看似很没有意义。其实,这是一种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说到这里,作者不由的想起了近代的一首诗来,和这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出自我国近代著名的古文学专家、考古学者、诗人郭沫若先生之手。

近代·郭沫若·《金字塔》

一个,两个,三个,三个金字塔的尖端排列在尼罗河畔,是否是尼罗河畔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最低

这首诗只有简短的三句,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不及小学生的作品。记得马未都先生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说起过这首诗,他直言这首诗写的水平太低,不及他。

其实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和这首《江南》一样,文辞质朴隽永,读来最显纯粹。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这是古诗吗?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诗,为何有人对其嗤之以鼻?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