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的诗作有着怎样的特点?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诗人故事

李冶的诗作有着怎样的特点?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李冶是唐朝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也是一名女道士,她擅长五言诗,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下面秋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反复品味这首《八至》,意蕴深厚,有一种历尽千帆,看尽人事沧桑,恍然大悟的通透、明朗之感。简单四句,道出了人类和自然界关系如出一辙,无不贯穿着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如明代钟惺所评: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这首诗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李冶(字季兰),《唐才子传》形容她:美姿容,神情潇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我们可以猜测,这又是一个才貌俱佳的奇女子。

一、蔷薇盛放于春日,明媚温柔千年情

曹雪芹说:闺阁之中历有奇人。

平庸如我辈,六七岁的时候,还在奶声奶气地吟咏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是,千年前那个才情斐然的江南小女孩,已然诗才显露,相传六岁那年便做出了让她的老父亲诚惶诚恐的吟咏蔷薇的诗作: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去鬓散,更念木枯荣。

小小年纪,她看到的不是蔷薇花开的姹紫嫣红,明媚妖娆,而是枝蔓柔软,需要搭架来扶持,否则就繁密交错,纵横凌乱,好比人心烦意乱时,情绪纵横,不可收拾,由蔷薇花枝的散落,联想到树木的繁茂枯荣。

不知道要说她思虑太多还是过于早熟,这一首诗作既让她的老父亲看到了女儿的诗才斐然,也隐隐担忧起她的未来。这个情形,又是一个一诗成谶的故事,像极了薛涛所作的那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一味认为“架却”谐音即“嫁却”,觉得女儿小小年纪就知晓待嫁女子心绪烦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于是,在她十一岁时便被父母送到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

在那个热烈奔放的风情大唐,女冠是一道极其靓丽的风景线。女性入道成风,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可以入道,女道士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保障和个人自由,她们拥有相对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既可以讲经颂道,也可以与异性文人雅士诗歌唱和,道风仙骨使她们别具风情。

我常常无端揣测,她既然可以六岁就做出如此才情的诗作,想必也是出自书香门第,父母自然对其进行琴棋书画的熏陶教育。然而,其父脑洞大开,以丰富的联想力将其诗作加以“扭曲”,把女儿送进道观,不知道是因为盲目的迷信还是出于让女儿在道观修养身心,以期静心的好意,我们都已不得而知。

那年那月那日,那一扇道观的大门,叩开了她不同凡响的一生。

她宛若她诗作里那些经久不败的蔷薇,在春日里灿烂绽放,明媚温柔了千年的岁月,让我思念,让我遐想。

二、柔情诗意千寻瀑,盛世红颜须眉情

纪昀曰:唐女子工诗者多, 然无出李冶之上者, 薛涛虽不及冶, 亦可接武。又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此评价她的诗作:风格又远在涛上, 未可以篇什之少弃之矣。

深以为然。

对于唐朝四大女诗人,之前写了鱼玄机和薛涛,但是都没有把她们的诗作拿出来单独成章,但是对于李冶的诗作,真是有些爱不释手,不写不快。

关于她的诗作,宋人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与她同时代的刘长卿亦给予了她最高的称号:女中诗豪。

李冶擅长五言诗,所作多为酬赠谴怀的内容。她的诗作,充满浓郁的感情,正如谭正璧先生对她诗作的评价:我们读她的寄人或怀人的诗, 不要去管她是寄何人是怀何人 , 总觉得首首中都有她真挚的感情 ,热烈的情绪。

她的诗作,时而柔情似水,让人心生怜爱,生生扯出隐隐的疼痛。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 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 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 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 相逢一时说。

相思相望难相见。

恨山高湖阔, 恨来日无期。

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随着时光荏苒愈发浓郁,如山木葱茏,如野花蓬勃绽放。便纵有千言万语, 相逢犹无定期, 徒留断肠人在天涯。

“别后无限情, 相逢一时说”一句笔锋一转, 满怀热望,期盼重逢,有一种“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的人生况味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柔情蜜意。

令人欣慰的是,纵使思念如斯,相思成疾,她的诗作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抱怨之情,这便与众多思妇念远的诗作有了明显的区别。虽然一往情深,相思若渴,但是她并没有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天”,当作唯一的依靠,她始终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对方,而不是完全的依附关系。

《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月亮的阴晴圆缺象征人间的团聚离散。

长夜漫漫,思念不断,无声的明月和无言的离人相映成辉,永恒的明月和绵长的思念水乳交融,离人的思念之情宛若明月跨过千山万水陪伴在伊人左右。

爱,是超越时空的神奇力量,而思念,便是爱盛开的鲜花,馥郁芬芳,悠远绵长。

《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名为相思怨,实则无怨无悔,只剩无限相思之情。

自古相思诗作浩如烟海,这一首语言精炼又意味隽永。

纵使海水深沉,亦抵不过相思之情的深邃。海水茫茫而有崖,相思之情永无垠。被相思侵染的清浅时光,望断高楼,相思一曲终无解,弦肠两断,不觉泪下沾衣裳。

没有“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的痴怨,没有“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慌乱,没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泪如雨下,只剩,绵延不绝的思念,让人体味,令人断肠。

她的诗作,除却柔情似水,还充盈着须眉风情。

陆昶在《历朝名媛诗归》赞叹她道: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此其所以为女冠欤?其才情之丰富, 秉性之洒脱,丝毫不让须眉。

《陷贼寄故人》中写道: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

这个句子应当是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她早已脱离一般女子仅仅描写儿女情长的狭隘天地,而是以“社会人”的主人翁精神关注着社会事态的发展变化。鼙鼓声声,旌旗蔽日,让人心惊胆战,不战而寒,其气势不亚于自居易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道意寄崔侍郎》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她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洒脱豁达的姿态,劝导崔侍郎不必太在意功名。此时的崔侍郎,或许正处在汲汲于功名的道路上,或许是处于仕途的低谷而郁郁寡欢,李冶的看似说教意味浓厚的句子无疑是解开他精神枷锁的灵丹妙药,纵使不能根治男人们一颗追求功名的滚烫的心病,缓解一下暂时的疼痛也是立竿见影的。

三、千帆过尽皆不是,无人深情共白首

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恩格斯

女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她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女人,追求幸福的爱情亦是她们的权利和自由。

同是女冠,鱼玄机痴情于李忆,在遭遇有情人负心之后,最终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喟叹,从此恣意纵情于道观。她自始至终寻求真正的爱情,但过往的男性都像漂浮的柳絮,匆匆地略过她的生命,她想用力去碰触、去抓取,却终究是徒劳一场。

良缘难结,这是那个时代孜孜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女冠的悲哀。我甚至不忍心写下她的那些过往,那些让人隐隐作痛的情丝,那些让人悲伤到骨子里的哀愁。

据说,她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还有那个遁入空门的谢灵运的十世孙释皎然。与茶圣陆羽也有交集,关于他俩之间是否有爱情,依然存在争议。

她的《寄朱放》,恋人之间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表达得细腻深沉,朱放的《寄李季兰》亦写出了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深情:古岸新花开一枝,岸旁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断肠时。

他们情趣相投,诗歌唱和,但终究没能结成佳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她和闫伯钧,亦是情深意笃,深情绵绵,也是无疾而终。

不知道她给释皎然写了怎样一封表白的情诗,他的回复是: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诗意委婉地拒绝了她的一番深情。也许,纵然诗歌唱和来往,也相互倾慕,但是,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姑终究不会结出爱的果实。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卧病在床,陆羽前来探望,相逢之情亦掩盖不了内心的凄苦无助,一句“欲语泪先流”已是让人唏嘘不已,千言万语化作难言之隐。无论他们是故交,好友,知己,抑或恋人,他给予她的这点温暖已是荒凉人生中最美的回应,最真的想念。

也许,文人雅士们赏析的是女冠的才华和美貌,但真正娶女冠为妻子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意志。

李忆抛弃了鱼玄机,他们,亦不会为了李冶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爱情渺小到微乎其微,不足挂齿,就是生命里曾经飘浮过的一朵淡淡的云彩,大海里一朵渺小不起眼的浪花,时间消逝,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也许,经历了太多的爱恨离别,她最终参透人生,领悟爱情的真谛,才写出了那首阅尽沧桑的《八至》。

一次又一次,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却最终走向绝望的深渊。无路可退,无处可逃,只有泪水铸造的苦海,只有自渡。

终其一生,她都没有遇见那个可以与她深情共白首的良人。

梦回大唐,于潇潇秋雨之中,于暮色四合之时,感念这位大唐奇女子的坎坷情路,世事苍凉,爱恨恣意,人间冷暖,她都经历了,体味了,剩下的,是留给后人的猜想和感叹。其实,如若可以选择,我宁愿在暮春的暖阳里,一边赏析纷纷飘落的花瓣,一边品读她的诗作,想念千年前那朵盛开的绝色蔷薇花。

唯美,艳丽,却也悲戚。如若可以永远高高挂在枝头,让人仰望,却终究抵不过似水流年,凌乱了一地落红。

四、香消玉损知何事,花落人亡两不知

关于李冶的人生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于她向乱贼献诗而被唐德宗下令乱棍打死。另一说是唐玄宗慕其才华,下令召见,她在赶往京城的途中,恰逢安史之乱爆发,她最后并没有见到皇帝,却从此不知所终。

也许真应了那句红颜薄命。鱼玄机被当众处死,李冶亦是结局悲惨。乱棍打死,于一个女人而言,丧失了最后的体面与尊严。尽管,向反贼献诗并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那个特定政治纷乱中的牺牲品而已。

我宁愿相信第二种说法。不知所终,便有了无数的可能。也许,她于逃亡路途邂逅了一个知心人,可以和她安暖相伴,红尘相携,共赏最美的夕阳。

她,惊艳了那个风情无限的大唐盛世,亦震撼了前尘往事。

她,于春红谢去的暮春,于春风中遗世而独立,千年的叹息穿透岁月的罅隙,尽染了一世苍茫。

她,如广寒宫里绝尘的仙子,姿容绝美,却清冷异常,纵使含情脉脉,却只能望穿秋水,对空长叹。

她,穿越千年的盛世时光,向我们款款走来,绽放出明媚的笑容,一如千年前那朵怒放的蔷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李冶的诗作有着怎样的特点?她的情感生活如何?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