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查询范围: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全文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曹雪芹

【原文】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简介

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介绍

《晚韶华》是是《红楼梦》中写李纨的判曲,曲中叙述了李纨一生的际遇:她在年轻时守寡,养大了儿子却赶上贾府败落,晚年时因为儿子做官终于当上了诰命夫人,却又撒手人寰。
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注释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注释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句:意思是李纨的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没有料到她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欣赏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赏析

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在《红楼梦》里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清代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四大绳索”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像李纨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烈女传”的。虽则“无常性命”没有使她有更多享受晚福的机会(李纨年龄不比诸姊妹大多少,她的死原稿中或另有具体情节,但已难考出),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凤冠霞帔”的富贵荣耀,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然而,曹雪芹偏将她入了“薄命司”册子,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喜欢”为结束,这样,李纨就不该在“薄命司”之列了),这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相关问答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 的作者是谁?

清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 的作者是 曹雪芹

古诗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 全文多少字?

古诗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 全文共106字。

镜里恩情下一句是什么?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出自哪首诗?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 出自 清 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 · 其十二 · 晚韶华》。

曹雪芹的作品
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经典诗词大全
 
必背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精选